找到相关内容1954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2)

    天之身量、大地之震动等不可思议之事,皆为‘未曾有经’所记载者,并不限指佛之不可思议事。又瑜伽师地十一载,宣说‘未曾有法’之人,有如来、声闻弟子、在家居士等三种之别。  【因缘】梵语尼陀那,意译...大善地法一,法相宗善法之一。即羞耻过罪之精神作用。又作有惭有愧。为‘无惭无愧’之对称。俱舍论卷四对惭、愧举出二释,第一释谓崇敬诸功德及有德者之心为‘惭’,怖罪之心为‘愧’;第二释为有余师之,谓自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969033.html
  • 试析印顺导对咒语的态度

    大唐西域记》卷二、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三ⅰ赌虾<脐w内法传》卷四、《瑜伽》卷六、七、十五、《百论疏》卷上、多罗那他《印度佛教史》等也有多处记载。   [19] 参考:杨惠南《印度哲学史》,东大...导师也将这七类,都认为是住持佛法的正统者。兹摘录部分原文,如下:  一、经师(不是会讲一两部经)。二、律师(不是会传戒)。三、论师。四、禅师(瑜伽)。五、譬喻。从推行佛教看,这是非常重要、非常难得...

    林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069049.html
  • 佛学的组织法

     中观学派主要的论典有《中论》、《十二门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住毗婆沙论》、《大乘二十颂论》等,其中《中论》是此宗立论的根本。  瑜伽学派主要论典有十一部,而以《瑜伽》、《摄大乘》...〉三;依三相显胜义,即〈一切法相品〉四和〈无自性相品〉五。  (2)瑜伽了义之教,即〈分别瑜伽品〉六,此是说明修止观胜解行的意义,和说明识所缘,是唯识之所现。  (3)波罗蜜多了义之教,即〈波罗蜜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169144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道者的魔障

     《瑜伽》卷一,在显色、形色之外,增加表色,使得色尘的分类更加完备。即凡是行、住、坐、卧、取、舍、屈、伸等种种动作形态,明显的表现于外,可以令人看见的,称为表色。   二、声尘   声尘,指耳根所能接收到的声波,是耳识所分别的对象。《俱舍论》卷一记载,声音大致可分为八种。依发声的物体有感觉与否,先大别为有执受大种因之声与无执受大种因之声。执受,是心、心所的异名。大种,指、水、火、风四大种。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969464.html
  • 佛教的历史存在与现代反思

    成唯识论》,以及窥基著作的《窥基述记》等,便是玄奘与窥基在继承《深解密经》、《瑜伽》、《成唯识论》的基础上,通过创造性的发展所建构起的关于主体思维机制哲学思辩体系。  在早期佛教中,即已作出了...伯益述  《山海》:“申毒之国,偎人而爱人。”郭璞博古者日:“申毒即天  竺也,浮屠所兴。”今闻之说日:“殷土中,物壤琛丽,民博仁  智,俗高理学,立德厚望,何负诸夏?古称爱人之国。”世挺贤之  人...

    余树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1469525.html
  • 略论法相宗的中道观

    所显现之中道 阿赖识在八识中作用最为强大,涵意最为深邃,并由于 不同的考察层面而有不同的名称,但其基本意义乃是“集起”。《瑜伽》卷 63 :“此 中诸识 ( 指八种识 ) ,皆名心、意、识。若...实相。瑜伽行派之在南北朝时期,有摄论学与学,虽其观点不无歧异,然大略皆立 阿赖耶识为诸法之依持,故称为有宗,也称为法相唯识学。及玄奘大师西行 回国,广弘无著、世亲一系的瑜伽学说,又得其弟子窥基的鼎力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269535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《心经》。不久吐血病复发,卧床月余,9月始抵家。  1928年是王恩洋最不幸的一年,母病、妻病、岳母病再加上自己亦病,贫困交集,种种不如意事接踵而来。在贫病窘迫中,先生仍研学不辍,通读了《瑜伽》...成唯识论述记》。  1921年,梁漱溟为了便于进行学术研究,特开辟印度哲学图书室,选王恩洋负责管理。他乃利用此一便利,广泛阅读有关佛教瑜伽法相方面的著述,尤喜欧阳竟无的著作,如《瑜伽论序》等。而对儒家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比较宗教学(2)

    行而得的宗教经验,称为瑜伽的法门。此系所重的一部《瑜伽》,即是瑜伽行者得自宗教修持的自内证,所以托称由无着菩萨亲从弥勒听闻而传之于世。实则,此一弥勒既非佛世的弥勒,也非来自天上的弥勒,而是在...译经史乃至翻译史而言,他是空前的,虽不敢说是绝后,但是迄今尚未能有一人可望奘师的项背。  玄奘三藏留印十七年,回国后译出《大般若经》六百卷,以及《瑜伽》、《大毘婆沙论》、《成唯识论》、《俱舍论》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769631.html
  •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学

    对于世间万象真实而完备的本质性认识,《瑜伽》卷73释之云:“云何圆成实自性?谓诸法真如,圣智所行,圣智境界,圣智所缘,’’  佛家唯识学的思想探索,始而是转变已有的认识,继而改变人生的价值观念。...主要是为了佛性问题的解决,对于《》、《摄论》的不同说法而深感困惑。他所译传的印度大乘佛教瑜伽学说,至其高足窥基撰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和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时,已形成中国的法相唯识学。其基本思想内容如八识、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0069633.html
  • 心意识与唯识无境:唯识宗心性本体论的必然归结

    互为因而依存。唯识学还认为,每一前五识生起时,并非单独起用,必定有一相应意识显起,《瑜伽》卷1将之命名为“五心”:率尔心,五识第一刹那接触某一事物之心;寻求心,即推寻追求之心;决定心,寻求之后起...唯识经典,遂有了新译与旧译之别。玄奘之高足窥基以其编译的《成唯识论》等为核心,建立了法相唯识宗。其学说反映于心性方面,最突出的是莫过于改“九识”说为八识说,并鲜明改变了古唯识学与如来藏思想的渊源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2069658.html